埃塞俄比亞(衣索比亞)總給人貧窮、饑荒、戰亂、天災的感覺,腦海裡是一張一張「皮包骨」的小孩臉孔。沒太多人認識埃塞俄比亞在三千年前已發展出高度文明,這些和後繼的文明留下不少建築和宗教遺跡,其中 Lalibela(拉利貝拉)更在 1987 年成為首批 12 處聯合國世界遺產之一。
埃塞俄比亞的歷史其實遠不止三千年。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位已知的「美女」"Lucy",長埋泥土 320 萬年後在埃塞俄比亞出土。除了建於公元 12 至 13 世紀的 Lalibela 外,有二千多年歷史的古都 Aksum(阿克蘇姆)和 17 世紀的國都 Gondar(頁德爾)同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。它們跟位於最大湖泊 Lake Tana 沿岸和湖中小島上的古老東正教修道院,合組成一條熱門的埃塞俄比亞歷史旅遊路線(Historic Circuit)。
另一樣很多人不知的,是埃塞俄比亞有著悠久的基督教歷史,自公元四世紀開始便成為國教,更是世界上第一個製造印有十字架錢幣的國家。今天,埃塞俄比亞過半人口仍信奉東正教,他們甚至深信《聖經》中提到存放十誡的約櫃,現正存放在 Aksum 一間教堂內;另一邊廂,伊斯蘭教亦發展成埃塞俄比亞的第二大宗教,國內的 Harar 號稱是伊斯蘭教第四聖城。
Bet Giyorgis 是拉利貝拉最具代表性、曝光率最高的岩石教堂,一座完整「十」字形的建築,整座埋藏在 15 米深的地下,不禁讓人疑問難道在地上建教堂不會容易一點嗎?
拉利貝拉 11 座岩石教堂之中,六座位於西北面建築群,包括佔地最大的一間。穿梭於幾間岩石教堂要走過一些狹窄的通道甚至隧道,沒導遊帶路下有時都不易認路。
Lalibela 東南面建築群共有 4 座岩石教堂,分佈得比較散,穿梭其中較其他建築群更有「奪寶奇兵」的味道,當中甚至有一條又窄又長的隧道,參觀時記得帶備手電筒。
離開 Zege 半島後,我們繼續乘船前往位於湖中小島湖畔的修道院參觀,先後到了 Entos Eyesu Monastery 和 Debra Mariam 兩間修道院。
令人人爭相到舊聖瑪利教堂參觀的,是教堂旁邊那傳聞存放著「約櫃」(Ark of the Covenant)的小屋。
阿克蘇姆最出名的歷史遺蹟當數石柱群遺址內的雕刻石柱,石柱本來共有七支,最高的兩支分別高 33 和 24 米,可惜都已倒下,後者更曾被意大利奪走,近年才獲發還。
因為機位問題,我們不能從 Aksum(阿克蘇姆)直接飛返首都,要取到北部較大的城市 Mekele。為著不想白白花一天乘車,從阿克蘇姆往 Mekele 只能選擇昂貴的包車方式,途中遊覽 Tigray 的岩石教堂。
Gondar 的地標建築王宮古堡建於 16 至 17 世紀,城堡吸收了歐洲巴洛克、伊斯蘭以至印度的建築風格,令它跟埃塞俄比亞(衣索比亞)的其他建築古蹟有著明顯的不同。
教堂最聞名的是教堂內的壁畫,尤其天花上那 104 個大眼天使頭部畫像,常見於旅遊介紹內的照片。
離 Gondar 市區幾公里外的山上有幾處跟王宮古堡年代相近的古蹟,不過它們便保存得沒那麼完整,遊人較少,尤其位置較偏僻的 Kuskuam Complex 遊人更少。
注意:除標明 <站長> 的留言外,其餘的回應皆為留言者的個人意見和資料。